近日,江西省兒童醫院靜脈導管護理門診聯合無痛診療服務中心為一名血管條件極差患兒成功置入隧道式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TPICC)。
1歲7月男童楠楠(化名)患有短腸綜合征,在外院因PICC置管困難轉入江西省兒童醫院新生兒外科進一步治療,入院時楠楠只有5.5kg,因長期的治療和疾病引起的極度消瘦導致血管條件極差。
入院后,醫院靜脈治療團隊開展討論,考慮到常規置管的貴要靜脈、正中靜脈置管困難,決定由靜脈導管護理門診主管護師李洪辛聯合無痛診療服務中心主治醫師李強,為楠楠采用TPICC植入術。
李洪辛選擇較粗的股靜脈穿刺,在無痛診療的輔助下穿刺成功。同時為避免大小便污染,李洪辛將穿刺點前移至腿部,以降低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及滲血滲液等并發癥。
據悉,該院靜脈導管護理門診運用B超引導、賽丁格技術、腔內心電定位技術等現代先進置管技術,為患者解決靜脈通路問題。
靜脈導管護理門診自2022年11月開設以來,共接診587人次,完成PICC置管166例,其中已成功開展隧道式PICC置管3例,該院靜脈治療團隊將繼續深耕臨床,不斷提高??谱o理技術,為更多的置管困難患兒提供更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
PICC置管術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PICC)的全稱,是指經上肢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肱靜脈,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的導管。該導管主要為患者提供中長期的靜脈輸液治療,能大大減少反復靜脈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實現“無痛輸液”。目前PICC已成為危重患者和化療患者長期靜脈營養支持及用藥的一條方便安全、快捷有效的靜脈通路。
隧道技術是一種皮下埋置導管的技術,避免了傳統置管中的導管直接與血管相連,從而減少滲血和滲液,降低導管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
隧道式PICC(Tunnel PICC,TPICC)置管技術將隧道技術用于PICC置管,國內外學者相繼采用血管鉗、穿刺針、套管針及隧道針等結合超聲、塞丁格穿刺技術等方法建立隧道,相關研究證明TPICC置管可有效降低導管相關感染、血栓、滲血、接觸性皮炎、導管移位等并發癥的發生。
PICC置管的適應癥
(1)靜脈治療超過7天者;
(2) 缺乏外周靜脈通路者;
(3) 輸注刺激、腐蝕藥物等;
(4) 鎖骨下或頸內靜脈禁忌癥;
(5) 極低體重兒;
(6) 家庭病床。
靜脈導管護理門診服務范圍
(1)門診及住院患者PICC置管或拔管;
(2) 兒童PICC、PORT及各類靜脈導管維護;
(3) 兒童靜脈導管相關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
(4) 提供PICC、PORT相關知識咨詢、健康宣教。
來源:靜脈治療小組 蘭 平
咨詢服務電話(TEL) 8:00~18:00
醫院支付寶
微信公眾號
醫院抖音號